小雨转晴,日光柔和,一抹抹靓丽的红色身影出现在湘江岸边。4月29-30日,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师生前往衡云干线新塘埠湘江大桥西岸水域开展志愿活动,与当地渔业部门合作,共同在该流域铺设了一批人工鱼巢。
铺设人工鱼巢的湖面
湘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湘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湘江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中,人工鱼巢的铺设就是保护湘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铺设人工鱼巢后,湘江衡阳段的鱼类数量比三年前明显增加。”衡阳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周双喜介绍道。人工鱼巢是一种新型的生态保护手段,通过为湘江鱼类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卵环境,促进鱼类的增殖,从而帮助湘江恢复生态。
学生们正在制作鱼巢
人工鱼巢制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手工活,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践中,同学们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制作人工鱼巢,并将人工鱼巢铺设在湘江的指定位置,确保每个鱼巢的位置和功能都能达到最优状态。“制作人工鱼巢虽然有些费力,但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自己小小的贡献,我很幸福。”我院学生杨雄辉感慨道。
“此次我们计划铺设1200平米的人工鱼巢,鱼类产卵预计超过2000多万粒,成千上万的小鱼将在我们手上降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杨海老师高兴地表示。
志愿者合影
青年大学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力军,既要读好有字之书,也要读好无字之书,在社会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在衡阳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支持下,衡阳师范学院精心组织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开展实践活动,为美丽湖南建设添砖加瓦。
(文字:赵国淋;图片:余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