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上午,“干细胞研究与应用进展”专题讲座在我校西校区学奎楼104报告厅成功举办。讲座由洛阳师范学院杨学义教授主讲、生命科学学院陈晓华副院长主持。讲座系统阐述了干细胞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重大进展,现场互动热烈,为师生带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杨学义教授以“什么是干细胞?”为引,与现场同学展开互动,迅速点燃学术氛围。他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干细胞作为“万能种子”的核心特性,详细介绍了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以及诺奖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等不同类型干细胞的特点与优势,并重点解析了干细胞发挥治疗作用的两大核心机制,帮助师生建立起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在拓展应用环节,杨学义教授指出,“干细胞技术为诸多传统医学难以攻克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并具体介绍了iPSC技术在临床转化中的广阔前景。此外,他还分享了在医学美容领域,如何通过改善机体微环境实现抗衰老等前沿进展。杨教授强调,干细胞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赛道,我国在该领域积极布局,已有多个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互动环节,针对曹丽敏书记与杨灿老师提出的干细胞作用机制与体外存活时间等问题,杨学义教授回应称,细胞脱离超低温环境后的活性维持是当前临床转化的关键挑战,其团队正致力于延长细胞活性以优化运输与应用流程。他特别指出,iPSC技术能够将血液、皮肤等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而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显著提升重编程效率达10倍以上,也从科学角度印证了多摄入新鲜蔬菜的益处。

讲座最后,陈晓华副院长总结指出,杨教授的报告内容前沿、案例生动、成果丰硕,不仅展现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丰富成果,也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富有启发价值的学术盛宴。我院将举办更多这样的学术讲座来提高学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