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生命科学学院2025年师范生素质五项技能大赛暨第十一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于模拟法庭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特邀宾冬梅、唐青海教授,刘宇华副教授及刘会敬、刘朗老师担任评委,通过"3分钟教育问答+10分钟试讲"的双环节考核,全面考察选手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能力与育人智慧。11名参赛选手就给出的随机问答题和片段式教学任务进行精彩角逐,展现了新时代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教育智慧,直面教育意外情境
教育问答环节紧密围绕一线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展开。针对“学生干扰课堂纪律”的提问,向璇提出了“正向激励”策略;面对“社团活动与学业平衡”的议题,曾紫轩强调了“时间管理指导+兴趣引导”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是否应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动态”的问题,陈昀晓给出了“维护公众形象+拉近师生距离”的见解,充分展现了未来教师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课堂,学科融合与实践情境创设
在试讲环节中,选手们巧妙地设计了跨学科的教学情境:刘祥龄以经典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为切入点,深入解析变态发育,进而详细阐述了两栖动物的特征;邓滢滢通过字典查询“你”字,巧妙地跨学科导入植物分类学的内容;黄蕙则借助诗词,引人入胜地进入动物运动系统的讲解,充分展现了学科交融的创意与智慧。
郑媛宴借助转基因小鼠案例,深入阐释基因性状的原理;丁宇阳通过对鸡蛋实物的细致观察,探究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黄蕙通过演示自身肘关节的伸屈动作,生动讲述运动的产生及其意义;邓乔沙将真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多样化生殖方式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拓宽了学科深度,凸显出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

以赛为镜,成长永远在路上
赛后点评中,评委建议,师范生们需进一步优化课件设计(如字体分级、图片精度,封面设计),并减少口语化表述以提升专业性,增加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提高板书质量。其中,唐青海教授特别指出参赛选手应该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演讲水平,学习优秀前辈的授课技巧,结合时代拓宽课堂思政深度,争取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三尺讲台的每一分钟,都是匠心与情怀的沉淀。师范生们在大赛中暴露的不足,恰是职业成长的路标;而他们展现的创新活力与教育热忱,更让我们看到未来课堂的无限可能。育见未来,师展风华——这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必将成为她们成长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赛最后,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由评委老师颁发奖项。
一等奖:黄蕙 向凡 邓滢滢
二等奖:郑媛宴 曾紫轩 陈昀晓 肖姣月
三等奖:邓乔沙 刘祥龄 丁宇阳
